把新品種開發到極致 訪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林
來源:中國花卉報 周昆 2012-12-17 11:11:55
提到巨紫荊就想到“四季春”,提到“四季春”就想到巨紫荊,這是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林經過多年努力換來的市場認可。把一個新品種開發到極致,是張林的經營理念。這種理念雖然不可能被每個人都認同,但它確實已經成為了貼在張林身上一張醒目而獨特的標簽。
孤注一擲的選擇 張林是綠化行業的“老手”,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至今,他先后經營過彩色馬蹄蓮、非洲菊、草種和園林機械等產品,并一直承包園林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主營業務也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如今巨紫荊成為了他手上的一張“王牌”。
記者在今年年初曾走訪張林位于“鄢陵現代名優花木科技園區”的一個苗圃,該苗圃占地500多畝,絕大部分土地種植著巨紫荊。當時他告訴記者,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在許昌、漯河和鄭州的巨紫荊基地總面積3000多畝。最近,他正在信陽和南陽兩地洽談土地承包,明年基地整體規??赡芡黄?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5000畝。
5000畝只種一個品種,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在國內尚不多見。張林之所以敢這么做,源于他對巨紫荊的信心。據介紹,巨紫荊是原產于黃河流域及以南地區的鄉土大喬木,張林在十多年前就“秘密”關注該樹種,并從原生種中培育優良品種‘櫻桐紫荊’,“像法桐一樣高大,似櫻花一般燦爛”是對該品種的描述。張林認為,國內城市綠化樹種的豐富程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市場對優良新品種的渴求依然強烈。巨紫荊是大喬木,既可作行道樹,又可作觀花風景樹,在綠化效果、生態效益方面都完全有實力和大多主流樹種相媲美。這就是他對巨紫荊信心的根源。
把握住“新”的優勢 張林認為,投資巨紫荊的亮點,說到底還是在于“品種新”上,但在國內植物品種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尚待完善的大環境里,靠“新”吃飯并不那么簡單。新的東西很容易被人無限量地復制,甚至“一擁而上,一哄而散”地毀掉一塊市場。因此,如何揚長避短地把握住“新”的優勢就成為對張林的考驗。
張林曾經成功推廣過彩色馬蹄蓮,對推廣新品種有著豐富的經驗。他認為,經營好一個苗木新品種,一定要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人精我換”的路線,永遠站在領域的最前沿,才能享受到最豐碩的果實,而做到這點并不容易。
當然,沒有哪個新品種的推廣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國內對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有欠缺,任何新品種在熱賣之后難免被別人非法擴繁。此外,現有巨紫荊存量有限,苗木經紀人可能“鉆空子”哄抬價格,擾亂價格體系。好在這些潛在的問題都被張林想到了應對辦法。價格體系可以依靠在網站、報紙等媒體公開指導價的方式進行保護,品種知識產權可以用合作加盟的模式轉化矛盾沖突。
“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賺錢或者賠錢的,事在人為。”張林說。